中華民國103年03月21日
凡人聽我說根由,世間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宜用力,四時辛苦未曾休,犁耙肩上千斤重,蔴鞭百萬肩上抽,惡言惡口諸般罵,喝聲快走敢停留,田土堅硬耕不動,肚中無草雙淚流,指望早晨來放我,誰知耕到午時頭………

 

這首台灣民間流傳已久的打油詩,不僅描繪出『牛形』,更設身處地道出了耕牛一生『身不由己』的心路歷程。

 

牛在過去農村裡一直是農夫的最佳幫手,舉凡整地、載貨、製蔗、拉石磨、石車等費力的工作均委由牛隻來拖磨,而小農我這次就來跟大家介紹牛隻水稻田的整地吧……

 

稻子在插秧之前,田土除了需要『淹水』之外,還必須先經過整地的功夫;水田的整地包含四個步驟,即犁田,耙田,耖田,碌碡及整平,這可說是水牛一生之中最主要的勞役,在經過整田之後,秧苗才能插植於水田之中,而在每一個步驟中都有一個專屬的工具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就讓我們先來認識工具吧。


耕牛的農具:

1. 犁:主要是由犁柄,犁轅,犁壁,犁底和犁頭等幾個部分所組成。

內置圖片 1

2. 割耙:其形至是在兩三排平行木條的中間,插上幾十把柴刀形的利刃。

內置圖片 2

3. 而字耙:顧名思義,其形狀如『而』字,台灣農民慣稱為『手耙』,下方裝鐵齒,由七道十三齒不等,上面則有兩根直柱,其上橫架一柄,作為扶手使用。

內置圖片 3

4. 碌碡:台灣農民俗稱『草斬』,早期是一個滾筒狀的木製圓軸,上裝置七片木葉,形似楊桃,後來則改為錯齒狀的小木片夜。

內置圖片 4

5. 整平:由一根長型木頭組成,其上橫架一柄,作為扶手使用。

內置圖片 5

犁就是水田鬆土的第一階段工具,由於水稻必須生長在飽含水分的軟泥土中,所以每一次耕種之後,都需將田土重新理治,犁田的作用在於將泥肉中位在下層的土壤,翻蓋在上一季用過的表土上,如此上季的表土得以修養滋息,同時表土上的稻稈綠肥覆入土中成為肥料。

第二階段就是要用割耙將被犁翻起的大土塊割成小塊,在使用割耙前須先引水入田,將土壤浸泡幾日泡軟後即可進行粗耙,耙田時為使刀口能夠入土更深,農人往往站在耙架上,任牛牽引,如此反反復復的進行。

第三階段就是要用而字耙,可將田土耙得更細碎,同時,耙齒有收集田土上雜草的作用。

第四階段田土泥漿化及整平,使用工具為碌讀,碌碡的操作方法是農夫雙腳一前一後立於踏板上由水牛拖引,碌碡上的木葉片翻滾拍打,重複來回幾趟,整塊田地被拉盪的均勻細平。

今年一期稻的整地,小農我本來計畫不要用機器整地,都用水牛來整地,可惜我們家小拉還小,能力還無法勝任,只能完成第一階段翻土的作業,過幾天也會嘗試看看整平,所以今年軟橋的水稻田是用半牛耕半機械的方式來整地,未來計畫朝全牛耕的方向來努力,至於小拉無法做的是哪幾個步驟呢?還記得前面介紹的割耙與碌碡吧,由於需要農夫站在上面增加重量,才能確實發揮工具的效益,而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小農我的體重已經飆破八十,如果我站上去加上工具的重量可能都在一百公斤以上了,看著稚氣未脫的小拉拉,那天真無邪又楚楚可憐的眼神,我實在不忍心阿~所以想想還是算了,於是請出鐵牛來幫忙了,發現牛耕還真是不簡單阿,還是機器好用,每當與小拉工作上不順利的時候,心裡總是會不自主的浮現這個想法,但看著小拉又覺得牛耕學習是一種責任,所以只好打起精神拿起鞭子跟小拉說你忍耐一下吧。

小農我從嘉義來到新竹,就是想學習自然農法與牛耕,於是加入了新竹自然農俱樂部,又跟李春信老師(Peter)學習牛耕技術,後來就養了一頭小公牛小拉拉,從此生活就再也離不開牛了,而目前我除了持續在軟橋與小拉耕田外,也有幫忙Peter老師到竹北武龍老師的田裡代耕,經過老師的指導後才發現,原來要把一頭牛訓練到可以完全勝任田裡的工作,需要至少五到七年的時間,聽完整個心都揪在一起了,怎麼要這麼久阿,想當初我學機器整地也不過就一兩小時的事,突然覺得用牛耕田是很不符合經濟效益的事,但是為什麼堅持要使用牛耕? (待續,下次分解)


自然小農/一鑫


****************************************************************
FB: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e-mail: nf.club.hc@gmail.com
電話: 0910681395 (因為農忙時可能會漏接電話, 所以請善用簡訊留言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