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3年06月06日

親愛的大家好,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今天66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鄭眾註:芒種,稻麥也。這些字句實在是抽象難解,麥有芒印象中黃澄澄、霧茫茫的,但是稻子有芒嗎原來現今在人為的篩選下,世界上主要的栽培水稻種大部分都已經沒有稻芒了,莫怪種過幾期稻的小農們都沒見識過!

翻到美麗的野生稻芒照片後才漸漸了解,野生稻均具有芒、落粒強之特性。具有芒的特徵除可以防止穀粒遭受鳥害外,當成熟自然落粒時,芒就像箭的尾端具有控制方向的作用,可以讓種子具有護穎的一端(帶胚的一端)容易固定於泥土中,有利於雨季來臨時種子的發芽,也可以依附在動物身上達到傳播的目的。成熟立即落粒的特性也是逃避動物取食的防禦特性,因此野生稻的芒及自然的落粒性便成為野生稻自我繁延的重要性狀。

(野生稻芒有不同的顏色 - 圖出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flora.coa.gov.tw/view.php?id=248 )


內置圖片 2


絕跡「鬼稻」重現台大校園 成功復耕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38869/

上下游記者何欣潔 on 2013 in 農學堂

 

那芒種在今日南島台灣有何特別意義呢有句俗諺說是:「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雖然芒果是音譯外來語也不生芒,但是它的酸甜美味是不容錯過的,就趁此梅雨季尾端日漸長漸熾熱時,來一盆芒果消暑吧。

自然小農/


【生產者專欄】


一大早,軟橋的空氣清新,微風輕吹,我,在田埂上狂奔,跟幾隻黃長腳蜂一起。

當我注意到我奔跑的動作很滑稽時,已經脫離黃長腳蜂的攻擊,才意識到我應該打擾到蜂窩了。當然,知道那是黃長腳蜂已經是之後的事了。慢慢走回到剛剛除草的地方,馬上就看到芳香萬壽菊的樹枝上結有一蜂窩,上面約有10隻的黃長腳蜂。剛剛我就是鑽在那棵萬壽菊下除草,原來靠的這麼近才會引來攻擊,難怪以前沒被攻擊過,以致於結了一個蜂窩也毫無察覺。

內置圖片 3

根據網路搜尋結果,春天一到,從冬眠醒來的蜂后就單槍匹馬找地方做窩,窩蓋到一個階段就產卵、育兒,培養出第一批工蜂後就專心產卵。這時候工蜂們正忙著築巢、照顧幼蟲等工作,已經沒有多餘的體力與精神,所以警戒範圍比較小。再則,黃長腳蜂雖然跟虎頭蜂一樣屬於胡蜂科,卻是比較溫和,我才會沒有落到滿頭包的下場。不過到了秋天,正是蜂后拼命繁殖後代的尖峰時期,所以警戒範圍會變大,也就是會變得比較兇。

靠近觀察了一陣子,覺得黃長腳蜂已經平靜下來,撥開枝條想看清楚蜂窩,黃長腳蜂不斷的抖動身體,似乎是在警戒,也像是在警告。這麼溫和的反應讓我鬆了戒心,拿了剪刀剪掉蜂窩旁邊的一根枝條,馬上衝出一隻工蜂攻擊我。從我知道有一個蜂巢存在之後,就一直思考怎麼拿掉它。根據黃長腳蜂的習性,它們習慣在屋簷或是樹叢築巢,捕抓其他小昆蟲的幼蟲當食物。因為田裡的草很茂盛,有不少昆蟲在其中生活,也因此引來黃長腳蜂在此築巢也說不定。這樣一推敲,突然覺得大自然正在平衡這個環境。

於是該不該拿掉蜂巢就成了一個抉擇了。接觸自然農法後,常會有理論上與實作上的衝突,沒有一個中心思考來以不變應萬變,就會很容易不知所措。隱約覺得,能不能堅持自然農法這條路,並非身體上或是經濟上的煎熬,而是受個人的中心思考所左右。漫漫長路,且作樂且學習,但求放心。

自然小農/耀廣


****************************************************************
FB: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e-mail: nf.club.hc@gmail.com
電話: 0910681395 (因為農忙時可能會漏接電話, 所以請善用簡訊留言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