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3年08月07日

Dear all,

今天是立秋,宣告夏去秋來的節氣。但是暑氣並沒有消散的感覺啊也許在清早與向晚時分薄衣飆單騎時,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涼意。查看8月進入秋季的地區緯度,遠在黑龍江流域與北海道天邊才有的秋意。那我們賴以為計的24節氣為何失準至如此程度呢況且上下連大暑→立秋→處暑,怎是反反覆覆一個熱字了得呢?! (秋季第二個節氣又以暑字標記,「處暑」意謂暑氣就此打住,所以往後半個月我們還要與秋老虎有番纏鬥才有涼爽好日子過呢…)

記得年少時地理課本介紹溫帶國度日本,以四季分明一語道盡春有百花秋有楓的美景。日本氣象廳除了颱風與地震的預測與觀察外,在春秋更有創舉可以日日引人注目、天天招攬話題並引發無限商機,就是秋日由北往南延伸的「紅葉前線」,與春天由南綻放到北海道的「櫻花前線」,期間的賞花盛事、吃櫻餅喝櫻酒及楓葉甜點(紅葉鰻頭)等等,更是熱鬧到舉世聞名共襄盛舉。而台灣呢,在氣候上劃分也許並不是十分嚴謹,但小農在下田後卻紮紮實實地體會到農務上不但是四季分明,甚至還細分成24節氣一點都馬虎不得。

農諺有說:「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指白菜)」,知道這些就了解什麼時候該播種,差個幾天幾個晴雨與冷暖,一翻兩瞪眼說不發芽、不開花、沒收成就擺在眼前,望天興嘆怎跟老闆(老天爺)爭論也沒用,要等明年自己看準時機看著辦才是王道。請教老農播種時機時,他們總是應答「春分前好播田、春分後好種豆」;清明(一期稻)、立秋(二期稻)前後完成插秧;「清明芋,榖雨薑」(收成);冬南瓜要重陽前後種;菜頭要在中秋前點播…原來順天應時的真實感是來自腳底下土地的呼喚!

作家蕭麗紅曾說:「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粿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看日曆,走到路上巷口,鼻子裡的氣息就是節令。」盛夏龍眼的盛產期,花東縱谷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正盛開;秋涼登高山、賞菊花成了節令的雅事;至重陽「九月九,風吹滿天吼」時卻是新竹米粉的最愛,也是新埔、北埔吹乾柿餅的好幫手;「霜降」時節是台南麻豆白柚的收穫期;「立冬」正是柑橘豐收、螃蟹正肥美的季節;「冬至」是團圓吃湯圓長歲數的時節。這些食物的氣味與氛圍讓中國人嗅出應景與應節,但在儲藏技術進步與農作物被視為商品可以無限供應後,隨時隨地都有的肉粽與湯圓,廟口的清明潤餅與春捲,樓下巷口就可買到的綠豆凸與年糕、粢粑…徹底地顛覆了時空與時令,讓回憶與回味整個錯亂。

雖說日日皆好日,小編也不喜歡一窩蜂人擠人,不過卻很難認同成龍說的有空再過年的拼命三郎工作觀。也許國際巨星就跟國際城市的香港一樣,是騰雲駕霧在過日子的,連水都進口的港都每天有世界各國的進口食品與饗宴美食擺在超市任君選購,沒有人知道何謂當令與當地,更不會有誰會知道今夕是何夕啊?!

四季運轉人生滋味,水邊的野薑花香幫我記憶了夏季尾聲的戀情;上海梧桐樹下落葉報秋時的徘徊與迷失;迪化街巷弄中烘茶葉的香味;非中秋不想烤月餅的心情;歲末蒸年糕的懷舊迎新,還有在童年全家動員的大活動拍脆梅醃紫蘇梅,採艾草做艾粄菜包,摘香椿拌豆腐,曬黃瓜醃脆瓜,串冬瓜加黃豆豉,排長豆燉排骨,曝芥菜漬梅干…這些美麗的童年記憶,是我最溫馨與寶貝的人生印記。謝天、謝地、謝父母。


自然小農/ 2014立秋


****************************************************************
FB: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e-mail: nf.club.hc@gmail.com
電話: 0910681395 (因為農忙時可能會漏接電話, 所以請善用簡訊留言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