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3年11月22日
大家好,

上次提到秀明自然農法禁止使用任何農藥,但無可否認的,我們很難避免周遭環境的污染。常常有人會問我,旁邊就是慣行農法的田,我的農作物應該會受到臨田污染吧?這樣還能算秀明自然農法嗎?

這要分三個面向來說明。
首先,如果水有嚴重的污染,那就避免種植需要大量灌溉的作物,例如水稻。如果土地本身殘留之前的污染,例如重金屬,那要追查原因、範圍、並思考解決對策,過渡期間避免種植食用的作物。生產者絕對不可以忽視這些問題,而罔顧食用者的權益。

其次,如果是臨田間接的污染,我的立場是應該鼓勵生產者繼續堅持種植下去。農藥使用最多的地方並不是在田裏面,而是倉儲運輸的過程。如果消費者一直苛責受到間接污染的農民,然後繼續吃受到最多污染的進口食物,這就太奇怪了。支持對環境友善的生產者,讓他們可以繼續用乾淨的方法生產糧食,並且持續去影響周邊的農民停止使用農藥,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守護土地。沒有一個地方是不受污染的,與其幻想淨土,何不和生產者一起努力創造淨土。

最後,生產者的義務是誠實,定期做土壤及水質檢測,並將檢測報告、臨田及水源狀況公開讓消費者瞭解。不要害怕失去客戶而隱匿說謊,唯有充分理解並且願意支持的消費者才是可以長久合作的夥伴。
我喜歡秀明自然農法,是因為它並沒有主張要到很肥沃、純淨無污染的土地才能種植,它強調的是讓土地一天比一天更乾淨。如果人間淨土就在我們的故鄉,那麼這裡就是最適合我們終老的天堂了。

自然農技術總監/武龍

【生產者專欄】

剛接觸自然農法之初,很容易迷失在字面意義上。說到自然,任誰都會連想湖光山色、群花碧草的景色。於是,田裏終成野花齊放、百草叢生的狀態,嘴巴逞強說這是自然,内心卻似雙腳懸空般,不踏實。

而生物多樣性像是一塊溺水者的浮板,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中,抓住就可活命。這讓田裏的"自然"景像更加恣意發展,最後連踏入田裏的勇氣都沒了,只好望著長草興嘆。

曾經看到一篇資料解釋,田裏的生物多樣性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在都市叢林中的田地不可能有多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那如果田地為自然環境環抱呢?另一篇資料說,人類開墾的農田在整個自然環境中,只是一個箱型的封閉環境,拘泥自然只是做繭自縛。且不論說的是否偏頗,看來對務農角度的"自然"二字還得多斟酌。

從資料看來,雜草、生物多樣性都有助於作物的生長,但是作物是外來物種,植物之間的競爭是自然的生存法則,讓作物在生存競爭中佔上優勢是生產者的責任。怎麼讓作物與各種野草的共存達到一個平衡,且作物的產量又有極大值?我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需要時間的課題。

自然小農/耀廣

【11月底即將採收的二期水稻】


****************************************************************
FB: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e-mail: nf.club.hc@gmail.com
電話: 0910681395 (因為農忙時可能會漏接電話, 所以請善用簡訊留言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