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4年04月21日

這是一趟豐富的旅行,也讓我明白,冒險之路,是隨時都可以啟程的。

41315日小農們來了一趟自然農家參訪之旅,由西岸到東岸,從2分到10甲,不論是多樣少量小規模種植,或是少樣多量大規模種植,每一種對秀明自然農法的實踐方式都讓俱樂部小農們開了眼界,對未來也各自有了新的想像。

在前輩們無私的分享中,了解了以農為業的美麗與哀愁,同一塊田可能收5000顆鳳梨,也可能無預期的只剩200顆;客人們普遍喜歡漂亮的木瓜,卻可能不知外表醜陋的畸形瓜一樣很甜;蔬菜必須採收了,有時很快被搶購一空,有時又不知客人在哪裡;稻穀順利收成下來,該是很好吃的,卻曾因經驗不足或儲存方式不盡理想而讓米的味道打了折扣;開滿了花的果樹讓人歡喜,可能幾場雨來得不是時候,便讓一整年的等待落空。對於收成,還真是人人有信心,卻又個個沒把握。

每日巡田間總不時想辦法讓土地利用發揮最大效益,主力作物之外,這一季再多一些香蕉、芭樂、桑葚、豆子、玉米、花生,下個季度就會多出幾樣產品,除了自家食用,當副產品賣也好,用來以物易物也好,都是貼補收入的好方法,做酵素、熬果醬、製作水果蔬菜乾、釀米酒,努力的讓每一樣作物都能發揮最大的價值,為的就是能延長農產品生命週期,多攢點儲糧好度過不知何時會來的歹年冬。樂天知命、順應自然是我在他們身上都有看到的特質,就算靠天吃飯,也要吃得更穩定與踏實。看起來好辛苦,為何堅持得下去?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因為太喜歡,所以就會想辦法讓自己能繼續這樣的快樂。

回程路上,看大夥兒不斷討論著未來可能的走向與種植規劃,分析著優缺點,大家心裡的某些開關似乎被悄悄啟動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再那麼害怕,往前勇敢踏出第一步就對了。感謝福和自然田櫻花姐與林大哥、夏耘自然生活農莊義隆大哥、野人谷農園信廷、日卡地自然農園王龍大哥、四季耕讀農園慶豪大哥,每位前輩無私的分享都讓我們獲益良多。

而不管是剛踏入這行的新手,或是已耕種十年的老手,農家要能永續,除了靠天、靠自己,也需要龐大的消費者來相挺,歡迎大家多跟小農們訂購農產品,我想,這是對土地、對小農最直接的鼓勵與支持。

自然小農/Rain J

 

【生產者專欄】

《我的從農之路》


五之四:玩笑話逗父親,竟引出塵封的記憶〉

  在生活學校BD農場的期間,還有另一段小插曲,讓我更加堅信,從農就是我這一生的使命。北海道在五月開始融雪,融雪後牛隻終於有青草可以吃。跟台灣的酪農業相反,台灣的牛隻在夏天因天氣炎熱與蒼蠅滋生,增加身心理壓力,因而乳產量減少,冬季才是主要產乳季。而溫帶地方因為冬天大地會被冰封,牛隻食物來源受限,只能吃乾草或醃製的貯式青刈,乳產量較小,到融雪後吃到富含營養與水份的青草,乳產量會爆增。Tommy在牽去放牧地隔天產乳量就多了兩倍。有了多出來的牛奶,我們撈乳霜,做奶油!奶油塗麵包是我從小的最愛,而且我只愛真奶油!吃青草的牛乳,色素含量高,做出來的奶油黃澄澄地。一般外售的奶油,原產乳牛吃的是調和飼料或穀飼料,顏色比較白,有些還需加人工色素調色。至於自製奶油的味道,當然沒話說!我們每天都上演搶奶油大戰!吃著奶油塗麵包,配牛奶,還有做完奶油留下的butter milk也是極品!在滿足之中,我們大聲為Tommy歡呼!我靈機一動,打開電腦,上傳照片去FB,然後半開玩笑地寫說:「我要養一頭牛!爸爸!養吧養吧!」父親見了,回我:「家裡斗笠還在呢!」他這一回,我才想起這件幾乎忘掉的事情。

  那是在我八、九歲時的事。我跟爸爸去溪邊玩,哪個溪邊已經不可考。在我們穿過長著茂密芒草的坡地時,突然前方草叢竄出龐然大物,一位老農牽著他的水牛走了出來。在台北長大的都市俗孩子,第一次這麼近看到水牛,很是興奮!雖然記憶很模糊,我想我當時也是吵著跟爸爸說:「爸爸!我們養頭牛吧!養吧養吧!」爸爸很聰明(這兩個字唸作奸詐),轉移話題說,「我給你買斗笠吧!」我那時也不知道斗笠是什麼東西。到五金行買到斗笠後,才知道原來是阿伯那個很帥的帽子。沒牛,斗笠也好,後來高高興興地帶著斗笠回家。雖然後來都一直沒機會戴,那頂斗笠也就一直吊在牆上...

  時間拉回到2013年,我猛然回想起這段往事,才知道,原來,在我九歲的時候,我就已經定好我的志向了,我就是要成為那個樣子!經過20多年,繞了一大圈,我終於回到了原點!

五之五:再度出國追尋BD,《一根稻草的革命》帶我來到自然農法〉

  從日本回國後,因為在BD農場美妙經驗,讓我想更深入地學習BD農法。BD在歐、美、澳都是很夯的農法,但台灣則沒有樸門或秀明那麼響亮。於是我想趁年齡還勉強在容許範圍內時,申請澳洲打工渡假簽證,同樣以WWOOF的方式到BD農場打工換宿,以此學習。我找到了願意指導我BD農法的農家,他們在新南威爾斯洲獵人谷有一個BD團隊,自己製作所有的BD調劑,我認為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在我剛到的時候,獵人谷BD團隊剛好有個月會,我便一同參加。會中,坐在我身邊的女士跟我攀談,我告訴他我怎麼在日本邂遘BD,並且再到澳洲追尋BD的故事。她知道我會日文,有到日本的經驗,便問我知不知道福岡正信先生寫的《一根稻草的革命》?我當時並沒有讀過,但我把資訊抄起來,回去上網找到了電子檔...

  《一根稻草的革命》的內容跟《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互相呼應也符合我追尋農業歷程中的觀察。在離開生活學校BD農場後我在大阪穗谷自然農園看到了主流有機資材是怎樣破壞土地的生命而後在鹿兒島縣的小離島-德之島上典子太太的自家菜園裡我看到了更極端的反例一個完全以慣行農法思維在操作的「無毒」菜園。菜園裡的土,因為被完全除草而失去保水力、並且被持續沖刷、硬如花岡岩。典子太太說是天氣不好,很久沒有下雨,又太熱。然而看看周邊未被耕作之地,竟是綠意盎然,只有「精心照顧」的菜園一片光禿禿、死氣沉沉,遠看就像山頭上的圓型禿。

  這些體驗都讓我切身了解真正的organic-有機、有生命的農場,不是只是「不施用化學物質」而已。我發現無論是木村阿公,Konomi夫婦及福岡正信先生,他們的農法吸引我,都是因為他們懂得與自然協作,順勢而為,而不是想掌控一切。掌控一切,這種慣行農法的思維,就是來自實驗室文化,因為現代農業技術出產自實驗室,而實驗室裡面的思維模式就是,如果有不能掌握的部分,如果有不了解的部分,那就排除掉。蟲子,太多種,有什麼影響,不好掌握,沒辦法了解,排除掉;雜草,太多種,有什麼影響,不好掌握,沒辦法了解,排除掉。無論是慣行農業還是主流「無毒」種植(我實在不想叫他們「有機」)都是用這種實驗室思維在做事。

  而不知這是幸或者不幸,讀了《一根稻草的革命》,再度喚醒了我對自然協作的重視,而這點讓我與我學習的對象矛盾加大。獵人谷BD團隊的Bruvel阿嬤是一位很有年資的園丁對於BD調劑的製作方法瞭若指掌。但她的思維依然是希望掌控而不是順勢與協作。她的菜園面臨排水問題,保水力也不足,下雨時積水乾旱時裂土。而她仍選擇持續移除雜草,搬出菜園去製作堆肥。再辛苦地用人力做double digging (挖除表土,敲開底土層再蓋回表土的深耕)來改善土壤但一下過雨土壤馬上結塊回去。在這裡我累積了更多正面與反面的教材,但愈做愈覺得矛盾愈大。我們也一起讀過BD農法的原典:魯道夫斯坦那八場《農業講座》的演講紀錄譯本。我從斯坦那原始的演講中,深深感受到他講述的內容完全符合與天地協作,順勢而為的精神,他更是強調相信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潛力。但,阿嬤的解讀卻是我們可以藉由斯坦那所講述的方法去掌握、操控作物。中心思想的不同,讓我愈來愈感受到我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而我也在看了更多BD相關的著作後了解,在BD這張大旗下,其實作法五花八門。有一句話說,BD農法,是5%BD調劑,95%良好的農業技術。當我在了解這一點之後,當機立斷,放棄本來再多待半年的計劃,放棄已經申請好的第二年簽證。我讀過了BD農法的原典,我也掌握了BD調劑的學習資源,BD這條路,我已經上了自學的軌道。而我現在需要的,是回來台灣,來學習那95%良好的農業技術。而我相信這個良好的農業技術,就是自然農法!

自然小農/阿堯


****************************************************************
FB: 新竹自然農俱樂部
網站: http://nature-farmer.org/ch/index.html
e-mail: nf.club.hc@gmail.com
電話: 0910681395 (因為農忙時可能會漏接電話, 所以請善用簡訊留言唷~) ****************************************************************